廢氣治理設備中的吸附凈化法:吸附是用多孔固體吸附劑處理流體混合物,使其中所含的一種或數種組分吸附于固體表面上,以達到分離的目的。吸附過程和吸收的區別在于:吸收后,吸收組分均地分布在吸收相中,吸附后,吸附組分聚積或濃縮敷在吸附劑上,只一個非均相過程。
目前,吸附操作在有機化工、石油化工等生產部門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該方法在環境工程中的使用也很普遍,主要原因是吸附劑的選擇性高,它能分開其他過程難以分開的混合物,有效地清除(回收)濃度很低的有害物質,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凈化效率高,且能實現自動控制。
吸附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吸附質從流體中擴散到吸附劑表面和微孔內表面上,釋放熱量,而被吸附在吸附劑的內表面上。脫附過程是一個與吸附過程相反的過程。
吸附質在吸附劑表面吸附后,吸附質分子的內能因分子運動形式,如擴散、振動、旋轉發生改變而降低,從而釋放出能量,稱之為吸附熱。汽化熱(或冷凝熱)和結合熱是吸附熱的兩個組成部分。吸附熱大于物質氣化熱約1.5倍,不排除特殊情況的存在。總體說來,吸附熱受到吸附量、吸附溫度、吸附時流體空塔速度等因素的影響,如果不及時將吸附熱引出去的話,其中被脫附分子所吸收的一部分熱量會對吸附過程造成負面影響。
某相中物質能吸附在另一相表面,是因為另一相表面存在著剩余的吸引力而引起。吸附著的分子與吸附劑表面分子存在著相互間的引力,即范德華力。范德華力普遍存在,吸附時的分子間作用力是無“飽和”的,但吸附劑周圍由于分子間作用力隨著吸附分子離吸附劑表面距離加大而減少會形成吸附作用“有效區域”。 Steinweg 認為作用力的衰減速率和分子距吸附表面的距離h存在定量關系:衰減速率約等于 1/7h。通常根據吸附劑和吸附質之間發生吸附作用的力的性質,將吸附分為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物理吸附又稱為范德華吸附,是由吸附劑與吸附質分子之間的范德華力產生的。化學吸附又稱活性吸附,是由于吸附劑與吸附質分子間的化學鍵力而導致的。
一般吸附過程既有化學吸附,也包含物理吸附,同一吸附劑,低溫下可能進行物理吸附,常溫下進行化學吸附。吸附過程在化工領域已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藝,其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吸附劑得到了開發。吸附被廣泛的應用在有機氣體分離、凈化、存儲等方面。除此之外,化工和環保領域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就是關于有機氣體在固體表面的吸附規律及其吸附工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