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持續發力,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方面取得積極成效。”7月21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劉志全表示,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放管理司司長指出,上半年,全國共批準環評項目4.78萬個,涉及總投資8.4萬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8.9%。加快推進環境影響評價領域的減污降碳,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256個試點項目獲批環評。
數據顯示,今年國務院確定推進的55項重大水利工程中,已有38項已立項或正在審批中,環境影響評價完成率近70%;今年,已有12個重大鐵路項目獲批或正在審批中,涉及總投資超過5285億元;自去年10月啟動能源供應保障以來,102個主要煤礦項目的環評文件已獲批或正在審批中,涉及總產能5.1億噸/年。
建立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機制
“三本臺賬”是指國家、地方和國外各級重大項目的環評審批服務清單。
劉志全表示,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為加強“放管服”改革,服務“六穩”“六保”,助力重大項目實施,建立了環評審批“三個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每年年初,主動獲取當年開工項目清單,提前介入,定期調度指導環評文件編制,為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
這項工作實施五年來,重大項目實施效果明顯。 環境影響評估領域的試點減少污染和碳排放。
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污染與碳減排協同增效實施方案》,要求突出協同效應,加強源頭防控,優化技術路徑。
劉志全表示,生態環境部制定了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工作方案和技術指南。組織河北、山東、浙江、重慶等9個省(區、市)聚焦電力、鋼鐵、建材、煤化工等重點行業,研究其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和減排潛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協同控制的技術方法和管理路徑。組織15個城市探索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探索在12項試點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中統籌考慮氣候變化因素,選擇7個工業園區總結優化園區發展模式經驗,減污減碳協同治理,完善環境管理,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
生態環境部還推動了將溫室氣體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研究,修訂并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規劃技術指南》劉志全說:“要求將碳減排納入每個評估章節,并提出了以減少污染和碳為目標的評估要求。”。
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新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合肥環評公司富清環保將持續關注環評業最新資訊。